首页 > 文学
圆滑不如韩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历代很多研究者认为,在元和五大诗人中,韩愈是个最圆滑最没有骨气的人。

他的圆滑证据之一表现在他穷极无奈之时,居然去侍奉权贵幼子(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即使有辱斯文也在所不惜。之二表现在他奔走公卿豪门之间时写了不少拍马屁的文章。韩愈有三篇《上宰相书》,为求官而唇干舌燥,以致招世人“急功近利”“摇尾乞怜”之讥。之三是为了保住官位而不惜卖友求荣。“永贞革新”失败后,宪宗上台,盛怒之下诏令柳、刘等八司马虽遇赦不得量移。此时,韩愈量移江陵,明知自己阳山之贬与王叔文集团无关,为了早日调回京城,他居然写了《永贞行》一诗,将矛头直指王叔文及好友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之四是他在丢官之后,为了谋求新职,曾违心地写信奉承贪官大吏李实。韩愈在《上李尚书书》里说:“未见有赤心事上,爱国如家如阁下者”,还说即便李实是千百年前的古人,自己也仰慕得很,何况就在眼前云云。其实,当时李实任京兆尹,横征暴敛已导致民愤冲天,韩愈却闭眼吹捧,实在令人作呕。之五表现在谏迎佛骨受斥之后,他上表谢罪,折节求生。

韩愈不仅在官场上处世圆滑,而且在学术上亦然。他一方面在《原道》等文中为儒家争正统,排佛、老不遗余力;但另一方面又赞和尚“实能外行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晚年更因崇道教饵药石而丧命。他一方面辟杨、墨之学,认为“杨墨行,正道废”,一方面又说“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对墨学也没有完全否定。他既吹捧儒家之教,又曾赞扬管仲商鞅的法家之道,给人琢磨不透的感觉。

其实,韩愈骨子里并不坏,也不十分懦弱,甚至还不乏勇敢。比如,他在贞元十九年初,为了升官写了阿谀逢迎的《上李尚书书》之后,同年底目睹京城百姓生活惨状又挥戈相向写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控告李实亵渎职守欺君害民。短短时间,态度判若两人。元和八年(813年)春,韩愈任比部郎中兼史馆修撰,从事《顺宗实录》的编撰工作,因为受到各种干扰,他借《答刘秀才论史书》发了一阵牢骚,大谈古来修史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自己是不肯履行史官的职责的,把修当代史的责任推给年轻人。柳宗元获悉后,于第二年正月给韩愈写了一封信——《与韩愈论史官书》,对韩愈圆滑、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实际上,韩愈顶住了来自宦官集团的压力,据实书写了包括宰相陆贽对德宗错误“言令”的批判以及攻击“宫市”“五坊小儿”在内的很多弥足珍贵的史料,实际上肯定了王叔文执政期间的一些举措。还有,元和十二年(817年),他曾以行军司马身份随裴度征讨叛乱。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镇州王庭凑兵发动兵变围神策军将领牛元翼于深州时,韩愈自告奋勇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宣慰”,为国家统一立下了功勋。

相比之下,与他同时代的柳宗元显得“固执和迂腐”多了,他被贬永州十年,依然不思“悔改”,虽有信求助亲朋旧僚,但用词没有韩愈那样乞怜,所以,韩愈屡蹶屡起而柳宗元“一蹶不振”。

韩、柳同为古文运动领航人,柳宗元行文谨慎万分,精雕细琢,韩愈经常视写文章为赚钱工具,他写墓志的稿费很高,不仅为别人吹牛拍马,甚至不惜胡说八道。


编辑:庞华坚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