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为庄重而神圣的传统节日,总以其独特的韵味,拨动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弦。在河池市都安县地苏镇——我的故乡,春节的韵味不仅流淌在鞭炮的硝烟与年夜饭的馥郁之中,更深深蕴藏在那一个个壮家黑粽里。
记忆中的春节,总是从母亲忙碌却充满温情的身影中悄然开启。她会提前精心筹备糯米、粽叶与馅料,尤其是那珍贵的稻草灰,更是制作黑粽不可或缺的独门秘籍。稻草灰,乃母亲悉心挑选的稻草燃烧后所留之精华,将其与浸泡得恰到好处的糯米细细拌匀,使每一粒糯米都均匀裹上这层神秘的灰黑,从而幻化为“黑糯米”。母亲常说,稻草灰的加入,不仅赋予了粽子独特的灰黑色泽,更让粽子的口感细腻非凡,味道醇厚无比。
在我们家,包粽子是母亲的“独门绝技”,父亲与我们三兄弟,以及我们的妻子,皆未掌握这门技艺。我们曾多次劝说母亲放弃包粽子,想吃时直接去市场购买即可。但母亲总是坚决反对,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坚定与执着。她说,市场上的粽子虽便捷,却不及自家包的美味。更重要的是,亲手包粽子不仅能品味到家的味道,更能传递一份亲情与祝福。
每年春节,当母亲开始忙碌地包粽子时,我总会静静地站在一旁,凝视着她的一举一动。母亲的手法娴熟而流畅,仿佛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她的深情厚意。她一边包粽子,一边讲述着往昔的故事,讲述着黑粽在我们家族中的传承与变迁。那些话语,如同粽子的香气一般,弥漫在整个屋舍之中,温暖着我们的心房。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母亲用一双巧手,将岁月的风霜与对家人的挚爱,都悉数融入这些黑粽之中。
当粽子煮熟之际,整个屋舍都洋溢着淡淡的稻草香与糯米的甘甜。那一刻,我仿佛穿越回童年时光,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与亲人的呵护。我们围坐一堂,品尝着这些凝聚着母爱与祝福的粽子。每一口都蕴含着母亲深深的爱与期盼。这些粽子,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蕾,更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在品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亲情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现代气息与快节奏生活的时代,母亲的黑粽更显得无比珍贵。它们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与文化的传承。每当品尝这些粽子时,我都会深深地感受到那份属于家的味道与那份沉甸甸的乡愁与深情。这些粽子,就像一座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家乡与远方,连接着母亲与我们的心田。
(作者为媒体人。)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