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北海
北海市国债内涝整治项目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4年12月18日(星期三 )上午10:00

地点:

北海市新闻发布厅


发布人:

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副局长 李永祥

北海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处党总支副书记、办公室主任 邓日心

主持人:

北海市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芳


北海市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芳: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北海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有请到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副局长李永祥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北海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处邓日心先生。首先请李永祥先生作介绍。


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副局长 李永祥: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北海市增发国债内涝整治项目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天由我向大家通报今年实施的增发国债内涝整治项目有关情况。

一、谋项目争资金,加快内涝整治补短板强弱项

为进一步完善北海市城市排水管网,加强城区排水防涝体系建设,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聚焦部分区域在降雨后容易出现积水、内涝等民生问题,北海市紧抓中央增发国债资金机遇,积极申报市本级城市排水防涝领域项目,2024年共争取落实2.3亿元国债资金支持建设四个排水防涝项目。目前,北海市主城区“十四五”内涝整治工程(金海岸大道排水通道项目、南片区内涝整治项目、北片区内涝整治项目)三个项目已完工;银海区城市内涝综合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设,正在收尾。工程建成将有效缓解市区部分区域的排水难题,显著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改善群众出行环境。

(一)金海岸大道排水通道项目:实施新建打通大冠沙排水明渠(金海岸大道至出海口),基本解决金海岸大道(北海中学至康养学院)、南海路沿线雨水排放问题,提升该区域应对极端天气的排涝能力,已完成建设明渠1200米和拍门一座。

(二)南片区内涝整治项目:实施打通大江沟排水通道、铁路北侧明渠西段提升改造、云南路铁路立交桥泵站改造、四川路市花公园泵站及压力管改造、四川路铁路立交桥排涝管道改造、四川南路和电建渔港等排水口智能化改造、大冠沙片区排水管道错混接改造、广东路排水管道清淤修复、银滩三号路雨水口改造等10个子项工程建设改造,畅通南片区排水通道,解决排水管道破损淤堵、易涝点排水不及时、泵站抽排能力小、雨污水混流污染环境等问题。已完成新建改造排水管渠3700米、改造排水口3座、泵站提升改造2座、管道清淤修复1596米、错混接管道改造3200米、雨水口改造81座。

(三)北片区内涝整治项目:实施广东路排涝泵站及压力管改造、北海大道雨水口改造、上海路广东路云南路四川路铁路桥底封路系统及水位监测系统、北岸排水口智能化拍门改造,购置龙吸水排涝车3台、移动泵车5台、应急排涝车3台等一批排涝车辆及设备,畅通北片区排水通道,完善易涝点的“技防+人防”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排涝抢险能力和应急抽排处置能力。已完成广东路排涝泵站水泵安装4台及铺设压力管750米、铁路桥底封路系统水位监测设备安装4套、北岸排水口智能化闸门5座、西南大道管道清淤4000米、北海大道雨水口改造53座和11台排涝车辆设备购置。

(四)银海区城市内涝综合整治工程:银海区城管交通局组织建设改造银海区银滩镇、侨港镇及平阳镇三个片区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排水管沟总长56.76公里。目前已完成95%,争取2024年底前完工。

以上四个排涝项目完成后,进一步完善主城区排水管网设施和智能化监控系统,显著提升北海市城区整体排水防涝能力和抢险保障能力。

二、严格项目全过程管理,把好工程质量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北海市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开展排水管网普查。聚焦错接、混接、漏接情况和断头、淤堵等管道缺陷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拟定项目解决方案。同时,加强与发改、财政、住建、自然资源和辖区政府等部门沟通联系,紧密衔接设计、审批、招标评审等前期工作各环节,推动项目如期开工,加快建设。

(二)严格施工标准,严抓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和标准规范施工,完善工程质量全链条追溯机制,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不折不扣把施工要求落到实处。坚持精益求精,保证施工水准,做到“三到场”,即开工到现场、建设到现场、竣工到现场,把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充分发挥国债资金效益。

(三)压实项目建设责任。印发《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关于建立城市排水防涝2023年特别国债项目管理工作专班的通知》、《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关于成立“十四五”内涝整治项目攻坚冲刺督办专班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市政府领导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和现场督导检查,市政管理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调度和现场督促,协调解决项目审批、电力迁改、供水迁改、通信迁改等问题,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四)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切实提高增发国债使用效益

为确保国债资金安全、规范、有效,围绕资金流和实物工作量两项重点内容,加强常态化动态化监管,实现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双提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细化工作举措,推动项目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增发国债资金达到预期效益。

内涝整治项目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对于改善城市排水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持续推进排水工程等项目建设,逐步完善“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洪工程体系。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北海市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芳:

感谢李永祥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记者提问:此次启动的内涝整治项目完工后,能达到怎样的效果,主城区还存在哪些易积水点?将采取哪些度汛措施?谢谢。


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副局长 李永祥:

项目建成后可缓解金海岸大道(北海中学至康养学院)、南海路(北中西侧段)、河南路(北海大道至北部湾路段)等8处易涝点,同时增强北海大道(上海路至南珠大道段)、西南大道排水管道集水排水能力,提升广东路铁路桥泵站、云南路泵站抽排力量,有效降低整治区域内涝风险,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目前,仍有北海大道市场监督局段、新世纪大道与南京路交叉口、广东路十二间屋段等易积水点位7处。针对这些点位,我们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汛前摸排除隐患。组织排查各易积水点位,分析积水原因,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如:开展专项清淤、对积水较为严重点位实施工程整治等。二是快速响应强抽排。做好监测预警、值班值守、布防抽排等措施,根据需要及时采取开启泵站机械抽排、应急抢险人员人力助排等措施,及时排除积水,保证道路畅通。三是雨后抢修保畅通。强降雨过后,迅速组织环卫部门清扫道路、清运垃圾。排水、绿化、路灯、燃气等部门对管理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养护,第一时间恢复城市正常运转,尽最大可能减少降雨影响。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记者提问:实施了内涝整治工程,为何还会积水,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主城区积水产生的原因?谢谢。


北海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处党总支副书记、办公室主任 邓日心:

北海市城区道路积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一是目前北海市城区的排水体系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早期建设的雨水管网标准偏低,如老城区存在汇水区域大、排水距离长、下水道出水口少、纵坡小等短板,造成雨水从地面集水、到管网排水、并最终排出海需要一定过程。二是当发生强降雨天气时,由于短时间内降雨强度大,地面产流、汇流、径流速度加快,容易造成道路低洼处短暂积水,经过工作人员现场排涝,大部分积水在降雨结束1小时内能够消退。三是当降雨持续一定时间且降雨量超过管网排水能力时,城市道路将作为雨水行洪通道,出现积水内涝现象。四是当降雨量较大,加之海水潮位正好处于高潮位,各排海口和明渠下游河道水位达到行洪峰值,在这种情况下,道路积水需待海水或河道水位降低后方可消退。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记者提问:目前城市排水事业发展难题体现在哪些方面?下一步是如何考虑的?谢谢。


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副局长 李永祥:

根据《广西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各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目前北海市排水事业发展存在2点难题:

一是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标准低。比如老城区现状排水管网多为雨污合流,且由于建成年代久远,排水标准低,管径过小,大部分管道已到使用年限,堵塞(含树根侵入)、坏烂情况严重,亟需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提高雨水排放能力。

二是信息化管理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市共配备有40个排水设施数字化监控点,其中内涝监控点31个,出水口监控点9个,基本上实现主城区积水状况监控全覆盖,但此套装备功能较为单一,只能进行实时监控,既没有水位监测、风险报警,也无法提供关于排水系统内部状况的信息,如管道堵塞、水流速度等关键数据。

为此,北海市市政管理局计划做好以下2点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自治区“十四五”排水防涝规划,认真梳理北海市的易涝风险点,计划2025年谋划实施10个排水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排水防涝工程建设,逐步补齐排涝设施短板,整体提升城区的防汛排涝能力。

二是逐步建设“智慧排水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我市正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计划逐步建立起一个能够长期、有效、动态管理排水管网大量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基础平台,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连接排水管理部门各业务单元信息、数据存储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排水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北海市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芳:

感谢两位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北海市市政管理局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