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北海
2024《花•海•潮》| 广西北海赤西红土艺术计划开园仪式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4年12月16日(星期一)上午10:00

地点:

北海新闻发布厅(市政府第二办公区八号楼对面一楼)


发布人:

海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黎建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董书兵

领衔艺术家 魏晋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芳


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芳: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北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主题是北海赤西红土艺术计划取得的成效、亮点和赤西红土艺术计划开园仪式的具体情况。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海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黎建杨女士,请她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董书兵先生,领衔艺术家魏晋先生。首先请黎建杨女士作介绍。

海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黎建杨: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对北海赤西红土艺术计划开园仪式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2024“花·海·潮”广西北海赤西红土艺术计划开园仪式活动。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共北海市委宣传部、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中共北海市海城区委员会、海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并得到了国内多所高等美术学院及大学和相关学术机构的积极响应。

北海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赤西村更是蕴含着独特的乡村文化魅力。此次艺术计划旨在深入挖掘和展现赤西村的特色文旅资源,以艺术为桥梁,推动乡村振兴,构建一个艺术、文化、生态、观光与产业相互融合的美丽乡村。

自计划启动以来,北海市诚挚邀请了来自清华美院及全国多所高校的教师及青年艺术家们,经过前期深入详实的采风、调研、研讨,在赤西村的红土地上开展驻村创作,运用抽象、简洁、富有生命力的金属笼架作为“画布”,以数百种绚丽的亚热带植物作为“颜料”,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生动的艺术作品。目前已基本完成36件艺术装置的安装及种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次赤西红土艺术计划亮点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鲜活的植物作为创作媒介。艺术计划活动首次以鲜活的植物作为创作媒介,深入挖掘植物在艺术创作中的新角色与深层含义,通过植物与艺术的结合,推动乡村美育和劳动美育的实践,为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艺术家来自全国高校。此次艺术计划汇聚了来自全国多所高等美术学院及大学的艺术家,开展驻村创作,为乡村发展带去先进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技巧。

三是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能力。村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此艺术计划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宗旨,艺术家们通过邀请村民共同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艺术活动,通过“艺术种植”的方式,转变村民对于种植的认知,让村民成为艺术创作的参与者,乡村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四是带动赤西研学产业经济发展。艺术计划的深入实施,带动了赤西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进而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为村民自主创造与经营提供新的路径。

五是打造生态艺术联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本次艺术计划成功将村民与政府、高校、机构、青年艺术家、研究学者、在校学生等各方力量连接起来,通过共同探索艺术促进乡村建设的多元路径,携手推动赤西村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计划于12月17日,也就是明天,在赤西举行盛大的开园仪式。届时,青年艺术家们将分享他们一个多月以来的创作轶事。仪式还将音乐、舞蹈、茶艺、太极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装置相融合,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展示赤西的乡村之美。

开园后,我们还将开展艺术乡建、艺术研讨会、政校共建事宜洽谈等一系列活动,推出赤西红土计划旅拍指南、文创周边等,进一步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

赤西红土艺术计划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更在于探索催生一个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艺术形态。我们期待它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孕育形成新的业态和产业,为村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风貌,同时也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全新的思路与借鉴。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芳:

感谢黎建杨女士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记者提问:我了解到北海赤西红土艺术计划,取名《花·海·潮》,请问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吗?创作的艺术作品有什么含义呢?谢谢。


领衔艺术家 魏晋:

艺术作品《花·海·潮》以北海“浪潮”为造型,也是寓意乡村振兴的“浪潮”,运用在地化的创作方式,让艺术作品生长在赤西的红土里,像破土而出的嫩芽从大地上苏醒。

艺术家以超现实的艺术语言,采用网格式的结构适合植物由内向外生长、由下向上攀爬,对植物的结构、长势、色彩、肌理、观赏等维度解构再重组,形成一个有机的、随着季节变化,具有时间维度的作品。

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充分发掘植物形态的潜能和个性,包含食用与药用价值以及植物的文化属性,以生态美学和植物美学结合的环保理念,让艺术真正融入乡村;结合北海的风土人情,依靠北海优越的气候和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在北海赤西生长出新的文化符号,避免乡村振兴的同质化。

该作品以36个不同主题、形态和大小的立体造型艺术作品组合而成,用活泼丰富的色彩与生动的形态,呈现出万物复苏的视觉效果。


记者提问:我想了解一下北海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赤西红土艺术计划实施?希望通过这个计划传达什么理念呢?谢谢。


海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黎建杨:

本次北海市主要采取三个举措推动赤西红土艺术计划创作:

一是提供艺术创作要素保障。北海市相关部门、县区政府分别为赤西红土艺术计划提供了艺术创作场地、艺术创作资金、现场工作人员以及需要种植的部分植物。

二是做好宣传推广服务保障。一方面是对赤西红土艺术计划中的种植创作板块的宣传推广工作;二是与艺术家们一起向村民宣传红土艺术计划,实现与赤西村民共建共享,共同创造美好家园,为后续庭院经济的开发与推进奠定基础。

三是带队开展采风调研活动。带领赤西红土艺术计划的青年艺术家们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北海市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本土植物、自然风光等,以便艺术家们更好地开展艺术创作。

本次艺术计划传达的理念是艺术赋能乡村,首次以“艺术种植”为艺术创作语言,通过植物与艺术的结合,推动乡村美育和劳动美育的实践。完成后的艺术作品犹如绿水青山的剪影,或如大海般美丽的花海之潮形态,彰显绿色、可持续、环保的发展理念,为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突出村民在乡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村民参与其中,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提问:我刚刚听到介绍说,本次艺术计划以艺术为桥梁,推动乡村振兴,请问具体是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的呢?谢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董书兵:

一是以艺术作品扮靓乡村颜值。本次艺术计划创作的艺术作品会永久融入村落自然景观,与村民庭院和谐共生,成为赤西村的文化符号,在美化赤西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将进一步带动赤西村旅游业发展,为赤西村带来更多的客流与经济效益。

二是以艺术创作涵养文明新风。本次艺术计划开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与当地村民共同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带动村民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文化艺术素养。

三是以艺术乡建带动乡村发展。项目以校政企联运的合作模式,深入挖掘赤西文化旅游资源,并通过学术研讨、美育课程、艺术工坊等方式,带动乡村产业和文化发展,推动赤西研学旅游的提升;通过艺术装置的认领,印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赤西注入更多资源与活力。


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梁芳:

感谢3位发布人,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发布单位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