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日报》报道,暑假已经接近尾声,开学典礼又将进入公众视野。犹记得,去年部分学校的开学典礼备受舆论诟病:有的把教室“装饰得像秀场一样”;有的让校长扮成神仙爷爷站在门口迎接学生……如此大费周章,却乏善可陈。
点评:仪式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教化功能,中国古代的入学礼就包括正衣冠、朱砂开智等环节。时至今日,把开学典礼开展好,同样有着诸多积极意义:让学生快速破冰和过渡,形成读书成德的价值认同,感受从“心”启航的氛围感。每个人对“仪式感”的理解并非一致,但其基本原则是清楚的:是自发的选择,而非强加的枷锁;是乐在其中,而非疲于应付。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大力减轻教师负担,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这既有赖相关部门抓好落实、持之以恒推进整治工作,也亟须畅通监督渠道,在加强家校联动中凝聚共识,把更多的功夫放在平时。道理最简单不过:育人育心永远是教育本位,浮躁的土壤中长不出自然盛开的花。好的开学典礼,应当简约但不失内涵:“有意思”诚可贵,“有意义”价更高;既要尊重教育规律,也要倾听孩子心声。如有业内人士建议,可邀请学生写下自己的新学期目标或梦想,封存于“时间胶囊”中,约定在学期末或更远的未来共同开启,以此激发他们的目标感和行动力。立德树人,重在身教。期待接下来的开学典礼回归质朴底色。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