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评
孩童在公共空间哭闹难题何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据《南方日报》报道,近日,吉祥航空一航班有一名1岁女童啼哭不止,两名陌生乘客将其带到厕所“立规矩”并拍摄视频,引发广泛争议。

点评:乘客管教别人家的孩子,是“厌童”还是热心?从视频配文来看,有人“很凶狠地冲过来说孩子”,有人责怪“肯定是奶奶惯的”,而这些做法显然逾越了尊重的界限。从视频内容看,在大人的指指点点中,孩子显得格外弱小无助,而给尚未形成规则意识的1岁孩子“立规矩”,确实令人难以理解。这与其说是“讲道理”,还不如说是“关禁闭”,究其根本还是缺少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以暴制暴”。家里有小孩的朋友都知道,孩子“越哭越凶”,有时确实哄不住,在公共空间哄孩子更是难上加难。近年来,公共空间中的“熊孩子”频上热搜,争议不断,却鲜见有效的解决方案。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管教是本分,但乘客应扮演怎样的角色,乘务人员又该提供怎样的帮助?此次事件中,无论是两名乘客的粗暴干预,还是其他乘客的冷眼旁观,抑或是涉事航司事发时缺席、事发后甩锅,都难见善意。将孩子哭闹的视频传到网络,更于事无益。舆论对错误的管教方式高度敏感,对航司的行为宣泄不满,其本质是担心社会氛围滑向“厌童”的深渊。孩童无法控制自己哭闹,成年人至少能够控制干预的方式,服务者更有责任打造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

编辑:卫俊旭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