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评
警惕“幼小衔接”的无效抢跑动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紧扣一年级知识点,轻松入学”“轻松习得2000+汉字”……据央视新闻报道,随着幼升小招生入学工作结束,一些家长反映,在不少育儿群里,他们都收到了幼小衔接班的广告。而为了推销幼小衔接班,有机构不惜歪曲事实制造焦虑,声称“一年级老师已经不读题了,你敢让孩子‘裸奔’入学吗?”这让不少家长感到困惑:孩子幼升小,不抢跑就落后了吗?

点评:近些年,“幼小衔接”一词频繁出现在家长们的视野里,让不少家长有了“紧迫感”。但事实上,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需要的是自然过渡与成长,而非“超预期的拔高”。即便家长要帮助孩子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身份转变,也要科学有效地做好衔接工作,按照教育规律推进,而非在焦虑情绪驱动下一味让孩子抢跑。对孩子而言,如此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在这一方面,教育部早有相应部署。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可见,“幼小衔接”阶段的抢跑动作不仅与学校整体性的教学规律不符,也与国家层面的政策要求不符。总而言之,真正的幼小衔接,是心理、习惯和能力等多层面的准备,而非硬性灌输知识性内容。避免让混乱的“幼小衔接”安排打乱孩子正常的成长节奏,才能真正跑好教育这场马拉松。这个常识,值得一再重申。


编辑:卫俊旭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