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海日报》报道,12月3日上午,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舆论场》节目发布《早安中国!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在视频中呈现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及馆内极具代表性的羽纹铜凤灯、提梁铜壶、陶屋等一系列文物,向观众展示了合浦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的历史画卷。
北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首站就来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并作出“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重要指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提出的要求,我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指导文件,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合浦汉墓群成功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合浦汉墓群与汉城遗址列入“十四五”时期国家大遗址项目,北海贝雕、合浦角雕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北海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笔者以为,对于文物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不仅要注重勘探与研究,保护与传承,更要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前提下,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利用。把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起来,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在历史上,北海一直是云、贵、川、桂、湘、鄂等省与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金鸡岭汉墓群、大浪古城遗址、草鞋村遗址等都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但截至目前,还有大量的文物依然深埋地下,我们需要加强考古队伍能力的建设,注重考古队伍的培养,早日让这些人类文化的瑰宝重返地上。
让文物活起来,要注重考古成果的学科建设与转化。在继续进行勘探挖掘的同时,对已挖掘的考古成果,要做好整理、阐释工作,深刻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加强考古学科分类建设,根据本地文化特色,分门别类地进行收藏和展陈,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活起来。在这方面,北海根据不同文化特色建设了贝雕博物馆、南珠博物馆、汉晟古兵器博物馆等30多家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馆、陈列馆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为人们了解北海特色文物、感受北海历史文化打开了不同的窗口。北海拥有丰富的多元文化,将不同的文化分门别类进行梳理,挖掘背后的故事,重新进行编码,让古老文化与时代碰撞,迸发出新的活力。
让文物活起来,要利用好现代科技,通过与时俱进的手段,为文物注入新的生命力。近年来,《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许多文物类节目的热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寻找文化根脉,留住文化记忆已蔚然成风。在这股风潮下,全国许多博物馆看准机遇、果断行动,南京博物院、浙江博物馆等博物馆搞出了《文物戏精大会》,让这些看似呆板,年代久远的文物变得生动有趣;故宫博物院的《雍正行乐图》将雍正皇帝可爱的一面展示在众人面前,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许多博物馆更是推出了馆藏特色文物的相关文创产品,实现了文物保护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让文物创造出新的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北海文化资源丰富,对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必当目光长远,战略清晰,稳步向前,久久为功,方不辜负党的嘱托,人民的信任。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