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北海,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之一,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值此之际,北海日报社启动“海丝”连着“陆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北海日报社派出5组采访组分赴开封、洛阳、西安、天水、兰州、西宁、敦煌、乌鲁木齐等5个省(自治区)的17座城市开展主题采访,着力讲好“‘海丝’连‘陆丝’”的故事。
本期请随采访组走进
葡萄之城——吐鲁番
↓↓↓
历史的烟火和时代的温情,描绘出厚重多彩的吐鲁番。9月19日至21日,“海丝”连着“陆丝”——北海日报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其间,采访组深入了解吐鲁番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成就,感受其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采访组还参观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并开展座谈交流。
高温干旱少雨的吐鲁番何以繁荣千年?9月20日上午,采访组来到交河驿·坎儿井源景区,坎儿井暗渠源头汩汩流淌的雪水给出了答案:古代劳动人民在荒漠地带建设了灌溉系统工程,将冰雪融水汇成奔流不息的生命之泉。如何使坎儿井从生命之泉变为文旅招牌?交河驿·坎儿井源景区不断求新求变,采用实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互动体验参观的方式,讲述坎儿井生生不息的历史,让坎儿井成为游客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采访组在交河驿·坎儿井源景区参观采访。
200余个酒桶形状的风情小屋,散落在酒庄的树林里;3公里的地下酒窖展示葡萄酒的“前世今生”。采访组在吐鲁番市火山红酒庄了解到,吐鲁番借助地域优势,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融合作用,带动葡萄酒产业向休闲、旅游、文化、商贸等领域拓展延伸,构建“葡萄产业+旅游产业”新体系。
在葡萄沟,采访组直观感受了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葡萄沟以“旅游+”“+旅游”的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旅游成为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富民产业:开办特色农家乐、开设民宿、销售葡萄产品;景区直接和间接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葡萄沟借葡萄品牌之力,抓农文旅融合之实,有效推动葡萄种植业、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吐鲁番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擦亮绿色名片、把文旅融合作为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中国独特的“海拔”最低优势,农特产品“甜蜜”优势资源和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业转型发展,提升“葡萄之城、丝路明珠”旅游目的地形象。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主播古丽:吐鲁番和北海有很多共同点,“陆丝”“海丝”正焕发着时代光彩——
识别下方海报二维码
可观看本次融媒体主题采访网络直播
↓↓↓
北海日报特派记者 | 詹思佳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