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年12月20日(星期二)下午3:30
地点:
北海市新闻发布厅(北海市海城区中山路213号院内)
主发布人: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庞 杰
主持人:
市科技局引进国外智力服务中心主任 黄金谷
市科技局引进国外智力服务中心主任 黄金谷: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提升我市外国人才工作和生活便利度,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国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制订了《北海市外国人才服务“一卡通”实施细则》,为外国人才提供工作许可、居留、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外国人才在北海工作和生活急需便利的领域。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北海市外国人才服务“一卡通”实施细则》及北海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着重向大家介绍此项政策及近年来我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情况。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新闻发布会的领导: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庞杰
我是主持人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引进国外智力服务中心主任 黄金谷。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桂媒体、自治区主流媒体、市直新闻媒体(含网格媒体)等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
下面,请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庞杰介绍《北海市外国人才服务“一卡通”实施细则》及北海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情况……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庞 杰: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对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工作的关注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拓展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我们要紧紧围绕完善政策体系,提供优质服务等关键环节,加快引进国外人才力度,提升外国人才管理服务水平。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科技厅指导下,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提升我市外国人才工作和生活便利度,优化我市营商环境,营造我市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出台了一系列外国人才优惠措施和政策。为让我市的外国人才、外国人才聘用单位、政策涉及部门及全社会更多了解最新出台的《北海市外国人才服务“一卡通”实施细则》以及我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情况,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介绍《北海市外国人才服务“一卡通”实施细则》基本情况
(一)出台的必要性
北海市科技局一直致力于拓宽外国人在我市居留工作的人才通道、探讨出台更便利的优惠措施政策,多措并举为我市招贤纳才。近年来已连续出台4个涉及外国人才的优惠政策,一是全区首创出台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获得A类《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外国人才R字签证和市级以上荣誉的外籍人才都可认定为北海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二是出台《“高精尖缺”外国人才来北海工作和居留优化服务工作方案》,为“高精尖缺”外国人才提供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受理、一并发证、一门式服务,并压缩工作时限;三是实行A类高端外国人才无犯罪记录“告知+承诺”制,A类外国高端科技人才承诺无犯罪记录无需提供书面证明材料,进一步提升我市外籍高端人才出入境便利度;四是制定《北海市国(境)外专家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北海市国(境)外专家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
以上措施为我市外国人才提供了较好的工作环境,但还缺乏全方位提升工作和生活便利度的优惠措施,有些外国专家向我们反映过到办事难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就业城市的选择。为了留住优秀外国人才和优化我市营商环境,让外国人才更好融入北海这个“家”,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北海市外国人才服务“一卡通”实施细则》。这个政策的出台将吸引更多外国人才来北海创新创业,让有志于来北海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二)主要内容
“一卡通”的服务对象为持有A类和B类《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人才,“一卡”指的是A类和B类《外国人工作许可证》,“通”指的是工作许可、居留、医疗、住房、子女入学、乘机/车、手机卡办理、科研、参观旅游、住房、驾驶证办理、信用卡办理、薪酬购付汇及“安心计划”等外国人才在北海工作和生活急需便利的领域。《细则》为我市A类外国高端人才和B类外国专业人才制订了具体详细的涉及工作和生活全方位的优惠便利措施,解决外国人才“急难愁盼”问题。
(三)亮点
1、一是全区首创为B类外国人才提供“一卡通”服务
以往其他地市的“一卡通”服务只为外国高端A类人才提供服务,我们在全区首创为B类外国专业人才提供“一卡通”服务,B类外国专业人才可享受包括购买和租用住房、驾驶证办理、信用卡办理、薪酬购付汇便利及外国专家“安心计划”等一系列优惠措施。
2、全区首创就“一卡通”服务制定详细完备的办事指南
在其他地市调研时发现,他们的“一卡通”政策只有框架性的规定,没有具体办事指南,无论是服务单位还是外国专家在办事时,都经常感到无章可循,在实施和协调时遇到很多现实问题,非常棘手。有了其他城市的前车之鉴,北海市此次征集了各政策涉及部门的具体办事指南。每项优惠措施都有列有办事程序、材料清单、办公时间、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及遇到问题可咨询解决问题的负责人等,力争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落到实处、贴心服务。
二、北海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情况
(一)重点围绕支柱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引进国(境)外专家项目
北海市科技局引智工作始终贯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思想,致力于在多专业、多领域吸引集聚全球优质人才智力资源到北海来。多年来先后引进芬兰、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等350多名优秀外籍专家执行国(境)外专家项目200多个,这些专家在教育、医疗、工农业以及海洋环保领域做出积极贡献。如我市多年来共引进近百名外国医疗专家到我市开展技术指导,使我市的“名医工程”国际化,医务人员开拓视野,患者足不出市得到世界上最先进的诊疗服务。协助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承办“东盟国家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北海站活动,缅甸、马来西亚等东盟青年科学家齐聚北海进行交流和寻求合作。高层次东盟专家的到来,不断拓展我市与世界各国的科技合作联系,推动国际合作纵深发展。我市源龙公司引进的马来西亚籍林良声博士、陈奈寒博士先后荣获“东盟杰青”称号并获得经费资助。北海银河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德国专家Dieter Rupprich(陆富德)和丹麦专家Lars Andreasen(安澜生)等,就电力系统一体化及支撑平台领域展开合作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我市多名外国专家获得国家级和省市各项殊荣
历年来,在我市工作的外国专家硕果累累,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奖项。其中加拿大籍经济顾问威根先生获得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政府友谊奖”,斯道拉恩索(广西)浆纸有限公司副总裁叶万霆先生等12名外国专家获得自治区政府颁发的“广西金绣球友谊奖”。北海市职业学院外籍教师王飞飞等4名国(境)外人士获得“北海市荣誉市民”称号。德国医学专家亨宁教授荣获北海市“名医工程”B类人才,源龙公司引进的马来西亚籍林良声博士、陈奈寒博士先后荣获“东盟杰青”称号。
(三)实行“外国专家安心计划”,深化对来桂工作国(境)外专家的服务
实行“外国专家安心计划”,为外国人才提供政策宣讲、各类参观活动和座谈会、慰问拜访等工作和生活服务,为在北海工作的外国人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此为海外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氛围。举办“东盟杰青”宣讲会、外国人绿色通道政策宣讲会、外国专家座谈会。前往慰问我市优秀外国专家代表—2020年度“广西金绣球友谊奖”获得者、斯道拉恩索公司包装材料事业部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叶万霆先生、北海职业学院“广西金绣球友谊奖”和“北海荣誉市民”获得者王飞飞老师等。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北海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要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座的科技工作者们,让我们一同努力,共同谱写北海科技和引智事业新的篇章。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谢谢庞杰副局长的情况介绍。下面是媒体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就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提问:《北海市外国人才服务“一卡通”实施细则》出台的必要性和亮点是什么?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出台的必要性如下:一是为提升我市外国人才工作和生活便利度,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二是可吸引更多外国人才来北海创新创业,让有志于来北海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有些外国专家向我们反映过到某些部门办事难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他们对就业城市的选择。为了留住优秀外国人才,我们有必要出台相关优惠措施,让他们安心在北海工作生活。
亮点如下:一是全区首创为“B类”外国人才提供“一卡通”服务。其他城市的“一卡通”服务的服务对象都只是“A类”外国高端人才。但我们此次首次为“B类”外国人才提供服务。北海市的B类外国人才占全市外国人才比重最大,他们在岗位上认真工作,为北海市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有些还获得广西自治区政府和北海市政府颁发的“广西金绣球友谊奖”和“北海市荣誉市民”等荣誉和奖项。他们理应享受到工作生活方面的优惠措施。二是全区首创就“一卡通”服务制定详细完备的办事指南。其他地市的“一卡通”政策只有框架性的规定,没有具体办事指南,无论是服务单位还是外国专家在办事时经常感到无章可循,在实施和协调时遇到很多现实问题,非常棘手。我们此次征集了各政策涉及部门的具体办事指南,力争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落到实处。
下面请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我市已取得较为显著的引智成效,下一步市科技局打算如何进一步激发在北海工作外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是聚焦产业链,精准摸清北海市外国人才需求。组织开展“问需求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实践活动,对我市重点产业进行调研走访,了解他们对国(境)人才技术的需求,宣讲外国人才政策、深挖外国人才资源,分析外国人才结构,精准摸清人才供需。在此基础上,制定引进国外人才工作规划,编报外国人才项目,鼓励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引智科技项目。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网络引智,引进急需紧缺的高端外籍人才,破解我市当前急需解决核心关键技术问题、提升我市各创新主体自主研发能力,参与北海科研开发和创新合作。北海市科技局将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梯次推进的良性格局。二是聚焦服务链,打造"有温度”的人才环境。继续做好北海市“一卡通”外国人才服务,为我市外国人才打造工作生活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继续推进“高精尖缺”外国人才“一窗受理”高效服务,一窗办理2个证件并压缩时限;对“高精尖缺”外国人才实行无犯罪记录“告知+承诺”制,提高外籍高端人才出入境便利度;加大引进外籍“高精尖缺”人才来北海工作力度,推行北海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
记者提问: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又是面向东盟的桥头堡,下一步市科技局打算如何融入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
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第一,建立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聚焦科技创新需求和产业振兴,更加重视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积极申报“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和“广西高端国(境)外人才引进”“国(境)外科学家领衔承担科技项目”等外国人才项目,支持用人单位精准引进来自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以及其他国际高层次外国专家开展科研工作,合作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第二优化健全国际人才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北海市高精尖缺外籍人才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办理”和北海外国人才服务“一卡通”政策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资源,把服务外籍人才的“北海市外国专家安心计划”做深做实。增进外国人才对北海的了解和热爱。多措并举,形成强大合力,营造开放自由、宽松包容的创新创业人才生态环境。第三,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开创人才发展新局面。牢牢把握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和东盟创新合作区建设,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依托落户北部湾国际转移转化中心,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科技创新领域开放合作,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抢抓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资源溢出,引进国家级、高水平创新平台到广西建立分支机构,引导更多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智力到北海来。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各位媒体如需继续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可与北海市科学技术局联系进一步了解。
最后,感谢媒体朋友们对我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产品答疑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779-3035866 邮箱:service@bhxww.com
主管:中共北海市委宣传部 主办:北海日报社
网警备案 地址:北海市海城区长青东路107号 联系电话:0779-3035866 网友QQ群:248885998
网站内容版权归北海新闻网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律师)手机189077933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451201805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85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