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水库旺盛江曲樟乡井山村委河段整治后的美景。 (北海市河长办供图)
11月24日,记者从市河长办获悉,我市推行“河长+”护河治水工作机制以来,积极探索治水护河新模式,多层次、多方位开展治水护河工作,大刀阔斧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治理河湖“四乱”等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我市河长制工作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激励;2021年,市水利局被水利部评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洪潮江水利风景区等河流(河段)列入自治区美丽幸福河湖名录。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行了河长制,形成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立足自身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分办、督办的作用,河库管理和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过去,合浦水库旺盛江水系一带存在影响河道行洪安全等问题。2017年我市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市河长办组织协调相关县区及单位先后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10余次,全市各级河长巡河履职累计10多万人次。历经数年整治,河湖环境持续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2020年以来,我市先后有洪潮江水利风景区等4条河流(河段)列入自治区美丽幸福河湖名录,一批美丽幸福河湖正在加快推进建设,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好愿景正变为现实。我市将中小河流治理与推进水美乡村建设试点结合,建成广西区内首个河长制夜景主题公园,优美的湖光山色带旺了周边的乡村旅游热,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建成了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让更多民众享受到绿色生态发展带来的实惠。
2021年9月,市河长办以市总河长令的形式颁布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工作机制 提升河湖管护水平的决定》,推动河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向“见能见效”转变,不断提高河湖治理水平。我市在全区首推“河长+检察长+警长+校长+民间河长+审判长”的治水护河新模式,多层次、多方位开展治水护河工作。通过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审判长”机制,生态司法助力河长制模式初步形成。通过推进实施“河长+校长”护河防溺水机制,将爱河、护河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效结合。通过推进实施“河长+民间河长”机制,推动治水工作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广大群众反馈的河湖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我市河长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加快推进了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加强河流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环境和水生态持续改善,重现了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实现河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