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月饼小镇。 记者 吴杰 摄
2021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合浦月饼小镇内的合浦红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每天都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曲奇、蛋黄酥、芝麻饼、桃酥、肉粽等各类糕点和传统节日食品,满足节日市场需求。
距离红林公司不远处,合浦南国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同样处在紧锣密鼓的快节奏中。这家企业自2019年入驻月饼小镇以来,没有一天停止过生产,在疫情期间也是高速运转,产品现身本地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商场,2020年产值达1亿元。
新入驻的企业也在快马加鞭推进。由香港第二大面包烘焙企业鑫勋公司投资5亿元的食品项目正在进行生产线安装,从配料到直接出包装产品的250米生产线令人叹为观止。项目一期今年3月份即可投产,届时国内消费者就可吃到香港著名老字号的“大地牌”饼干等食品。
近年来,“特色小镇”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权威资料显示,目前499家特色小镇大部分因徒有其名面临“出局”。合浦月饼小镇规划之初,饱受各方质疑。然而,自2017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截至目前,月饼小镇已有30家企业入驻,其中8家企业已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形成。几乎是在一片质疑声中起步的月饼小镇,悄然发展为集产业、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园区,挑起了北海食品加工业的“大梁”。
在这个“无中生有”的特色小镇后面,到底藏着什么奥秘?
“月饼文化”引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6年10月,合浦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月饼小镇”,规划建设任务由合浦工业园区管委会承担。10多年来,在当地一批民营企业不约而同的自发努力下,“合浦大月饼”成为走出去的品牌。但月饼作为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节日食品,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非常有限,许多人认为“月饼小镇”纯粹是炒作概念,最后只会不了了之。
合浦县政协副主席、合浦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庞书群坦言,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她也认为一个季节性单品不可能撑起一个产业。而她想到的是,在别人眼里的“噱头”虽然是“虚”的,却可以把它做“实”,创出一条以焙烤为特色的合浦食品产业之路,就像烟花的引线,能引爆一片绚丽。
万事开头难,但既然要做,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庞书群激起了一直以来不服输的那股倔劲。“特色小镇”首先要有特色,亮出旗号,才能引起重视,吸引投资。她领着筹建的同事到特色小镇起源地浙江,把有名的特色小镇都考察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月饼小镇要有“月饼文化”。名声在外的合浦月饼,如果能找到文化的渊源,就不仅有了闪亮的旗号,还使实业与旅游融合拥有坚实的支撑。
庞书群带领团队翻阅了许多资料和书籍,还走访了许多专家和学者。他们发现印在福建泉州和广州几款食品包装上“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原来就是苏东坡寓居合浦时所写。“我认为这是中国最早关于糕饼的名人记载,到处跟人说,终于在众多专家云集的2018年月饼文化节得到公认,连焙烤行业标准委的领导也赞同我的意见。”庞书群说。
梳理出了合浦月饼的文脉,合浦月饼的鼻祖——苏东坡就成了小镇的文化标识。一棵树有了根,就有了枝叶伸展的方向。经过3个月六易其稿,合浦月饼小镇概念规划敲定,并获得2019年度广西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一等奖。
庞书群尤为感慨,月饼小镇建设历时3年多,合浦县三任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都按照既定的规划,不换频道、不换镜头,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了小镇建设的持续性。正是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8亿元用于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成功撬动37亿元社会资本进入月饼小镇。
咬定三大目标,文旅产融合让小镇振翅起飞
建成华南首座烘焙制作体验园、中国最美乡月文化传承地、国际知名休闲食品产业城,是合浦月饼小镇的三大发展目标。按照既定目标,月饼小镇文旅产融合发展,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走进月饼小镇,按照4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建筑造型、绿地、景观布局和标识,体现汉文化、月文化、骑楼文化、海丝文化的元素,使人感受到与一般产业园迥异的浓郁文化气息。月饼小镇的月饼文化展示馆展出中国著名糕饼模具收藏家王来华教授收藏的1200多款中外精品月饼模具,令人惊艳;还有参与性极强的游客与苏东坡对诗的三维演示,苏东坡寓居合浦故事的模型演绎,均让人们从烤焙糕点的悠久历史中,领略中国人“民为食为天”的情怀。
月饼小镇的烘焙类企业均按照规划,对照最高标准,打造成“间间有参观通道、户户有展示用房、家家有体验店”的体验式烘焙食品产业业态。小镇运营商已启动体验式旅游招商工作,暨南大学创业学院儿童创新研究所月饼小镇·青少年AI研学旅行基地项目已落户小镇。自发前来参观体验的游客和投资者日益增多,周末及节假日有时达数百人。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和支柱。月饼小镇已初步构建“一核(月饼产业核心地位)、两链(食品产业链、服务产业链)、多平台(企业孵化、研发、检测、运营等服务平台)”的产业体系。合浦工业园区管委会在巩固“大月饼”产业的同时,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多元化生产,积极开发各类新品,实现全年全天候生产。
“入园协议规定,企业每年生产期不能低于9个月。这个规定倒逼我们转型升级。”合浦红林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祖兰告诉记者,公司以前以生产月饼为主,产品单一。进驻月饼小镇后,新配备了10万级无尘净化车间、6条全自动生产线,能同时满足蛋黄酥、粽子、蛋糕、面包、曲奇等各类食品的生产,一年只有四季没有淡季,烘烤炉没停歇过,2020年产值4000多万元。
“管委会的同志说我们烤出了一盘盘美味糕点,也烤出了一个规上企业!”莫祖兰喜上眉梢地说,“预计2021年我们的产值将达到7000万元。”入园使得合浦的传统食品企业快速长高长大,规上入统企业从一家也没有增加到8家。
壮大产业树,枝繁巢暖引得凤来栖
“我们计划在月饼小镇投资各类烘焙食品生产项目,将于近期赴合浦实地考察洽谈后进一步落实。”这是合浦工业园区管委会近日收到的一份函。随着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入驻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前来小镇考察洽谈的投资者络绎不绝。
庞书群介绍,月饼小镇建设刚起步时,引进了一批本地食品加工企业,我们努力扶持他们对标对表行业最高标准,做大做强做优。现着力在这一基础上强链补链,招商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树。
“我们集团原本已定在广西另一个城市投资,后来朋友介绍来月饼小镇考察,感觉小镇的发展定位更适合我们,营商环境也非常好,于是转到了这里。”北海大地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苏兆麒介绍,他们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种焙烤食品,打造生产-加工-旅游-参观一体化的现代焙烤食品产学研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亿元,税收约800万元。
除了生产企业纷至沓来外,更令人振奋的是相关研发、检测、运营等机构也纷纷“示爱”,为小镇食品产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提供保障。元旦前两天,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联合授予月饼小镇“中国焙烤之镇”称号;中国权威的食品检测机构——广检集团达成入驻意向,准备签订协议。全国焙烤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糕点分技术委员会在月饼小镇开设了办事处。
在月饼小镇采访中,记者听说了这样一件轶事:新年伊始,自治区某部门一位以前对月饼小镇不以为然的领导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参观后,感慨不已:“以前觉得你们弄个月饼小镇就是炒一下概念,没想到真的做成了,真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