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水上运动产业繁荣发展,这是一条新兴发展之路,北海有这个潜力,也有着广阔发展前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收获丰硕成果。
激情活力的2020“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中国北海站),近日圆满落下帷幕。
纵观本届赛事,可谓亮点纷呈,不仅吸引了具有世界顶级水准的16支队伍参赛,还首次联动北海两大标志性景点银滩与涠洲岛,分别以帆船、帆板、风筝板等多种竞赛形式进行场地赛和绕岛赛。同时,今年赛事,还首次增加了OP帆船赛进行“暖场”和“热身”。更重要的是,达成了北海与青岛城市之间的水上运动项目合作,将以山东青岛和广西北海为始发港和终点港,联合创办“中国沿海帆船赛”,全线连接南北海域,打造中国航线最长的离岸帆船赛事。这对推动北海建设中国南方水上运动基地,与青岛市形成“北有帆船之都青岛 南有帆板圣地北海”的发展格局,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北海三面环海,有绵延数百里长的海岸线,气候宜人,沙滩洁净,海水湛蓝,风平浪静,有着得天独厚的海上运动条件。但是,以前说到北海的“海”,往往让人记得住的就是生猛海鲜。似乎这片海,只是“吃”的代名词。茫茫大海,也只是让人捕获鱼虾之地。至于水上运动,在大海中竞技,却是让人鲜有见闻了。近些年来,北海市为推动水上运动发展付出很多努力,引进和开展了一些海上运动项目,举办过一些赛事,但是,赛事水准、影响力和知名度都不高。且不说与国外一些城市举办的世界顶级赛事相比,与国内如青岛等城市开展的水上运动项目相比,也有着很大的差距。
如今,以“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为背景,北海水上运动迎来发展良机。特别是与青岛市达成合作共识,加强两城市间的水上运动合作,北海当以借力青岛这个中国水上运动胜地的“老大哥”成功经验为切入点,带动北海水上运动高质量发展。
笔者认为,围绕打造“中国南方水上运动基地”,促进北海水上运动发展,形成良好城市品牌,必须扎实做好如下文章: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既然是“基地”,就必须有所依托,有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宽阔的大海,优良的自然资源条件,为我们提供了先决条件,但仅此还不够,还需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服务设施。比如,建设海洋运动港区,有可供开展比赛的运动场所;建设海洋运动广场,有可供市民观赏精彩比赛之处;建设海洋运动标志性建筑,有可供市民和游人打卡之地等等。这方面北海还是一片空白,应借鉴学习青岛成功经验,比如将老的港区规划成适合开展海洋运动的港区,快速有效地加以利用,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二是要加强合作,谋划好赛事安排。一年一两次的赛事活动,不足以承担起“运动基地”的名号,通过与相关各方密切沟通协作,广结良缘,争取引进更多海上运动项目落户北海,每年在北海举办各种水上运动比赛,推动水上运动产业繁荣发展。当下之时,力促达成合作意向的联合创办“中国沿海帆船赛”,能早日落地。
三是提高海上运动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大海茫茫,在海上举行比赛与陆地不同,能让观众感受到的场景并不多。因此,要让水上运动走进市民生活,融入城市发展一部分,离不开市民积极参与和支持,当中要做好策划宣传是一方面,也要努力在提高赛事观赏性上下功夫,出点子,营造良好的水上运动比赛氛围。
四是加快海上运动人才培养。国家队有国家队的优势,省队有省队的长处。北海作为水上运动基地,也要有自己的队伍和根基。像北海作为“足球城”一样,也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爱好群体,才无愧于这一称号。
总而言之,推动水上运动产业繁荣发展,这是一条新兴发展之路,北海有这个潜力,也有着广阔发展前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收获丰硕成果。既然目标已定,我们就当克难攻坚,迈起坚实步伐,一步一步朝前冲。